
高考谢师宴家长答谢辞
……(开头部分已省略211字)
一、这张录取通知书,是“爱”托举的重量。上周三下午,当x举着手机冲回家喊“爸(妈)!录取了!”的时候,我正蹲在厨房择菜。她扑过来的那股子劲儿,差点把我手里的菜篮子撞翻。我盯着手机屏幕上“x大学(一类本科)x专业”的字样,突然就红了眼眶——不是因为“一类本科”这个标签有多金贵,而是想起这十八年里,多少双手在她身后托举,多少颗心为她悄悄牵挂。x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没有“赢在起跑线”的光环。小学时,她数学总考不到90分,是班主任王老师每天放学留她十分钟,用糖果当奖励,教她掰着手指头数应用题;初中叛逆期,她偷偷在课本里夹小说,是语文张老师把她叫到办公室,没有批评,反而说“爱读书是好事,但要读对时候”,后来还送了她一本《平凡的世界》;高中三年,尤其是高三,她为了数学压轴题掉过眼泪,为了文综答题时间不够急得吃不下饭,是班主任李老师把自己的手机号写成“24小时心理热线”,是数学刘老师专门给她整理了“错题手账”,是英语陈老师每次早自习都提前半小时到教室,陪她练听力……今天,我特意把这些老师的名字记在本子上(举起手中的小本)——王芳老师、张敏老师、李阳老师、刘建国老师、陈雨薇老师……还有x高中三年所有任课老师,是你们用“润物细无声”的耐心,把“不可能”变成了“我能行”。
二、这声“谢谢”,要给三个“最该感谢的人”。有人说,高考是一场“全家总动员”的战役。但在我看来,x的成功,是三股力量的“会师”:第一股力量,是“燃灯者”的师恩。刚才提到的每一位老师,都在用行动诠释“教师”二字的分量。李阳老师怀孕八个月时,还坚持给孩子们上晚自习;刘建国老师的儿子中考那周,他却在学校陪高三生冲刺;陈雨薇老师为了帮x纠正发音,自己录了20多段音频发在家长群……更不用说,x高中所在的x中学,用“严爱相济”的校风,让孩子们既学会了“悬梁刺股”的拼劲,也懂得了“君子慎独”的品格。第二股力量,是“后盾团”的温情。在座的长辈、亲友,你们是x成长路上的“隐形翅膀”。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每天变着花样做好吃的,说“学习苦,得补脑子”;姑姑每年开学都送她新文具,说“笔杆子要硬,志气更要硬”;舅舅每次出差都带书回来,说“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还有x的发小们,周末一起刷题、互相打气,连吵架都是“你这次数学比我高2分,下次我要超过你”……这些细碎的温暖,像一颗颗星星,把她的青春夜空照得透亮。第三股力量,是“追光者”的坚持。最后,我想对我家丫头说几句话。从小到大,你不是最聪明的孩子,但你是最“倔”的那个——小学练钢琴,手指磨红了也不喊停;初中跑800米,摔了一跤爬起来继续冲;高中写作文,为了一个论点查三天资料……你总说“我不是天才,但我可以笨鸟先飞”。今天,这张录取通知书,是你用18年的坚持换来的“勋章”。爸爸(妈妈)想告诉你:未来的路更长,但只要你保持这份“倔劲儿”,保持对知识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你永远是我们的骄傲。
仅展示1212字,全文共181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