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经验交流发言
……(开头部分已省略359字)
一是立足于“地”,因地制宜育新风。
立足地方特色将_理论政策传递到千家万户,是打通基层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的重点方向。“板凳会”贵在接地气,对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当前农村群众大多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不熟悉普通话、白天需要忙农活、出行不便等因素,“板凳会”可以在群众空闲的时间,在群众熟悉的地方,用群众熟悉的语言进行宣讲,把枯燥的说教变成日常的聊天谈话,使宣讲更具可行性和感染力、吸引力。“板凳会”因地制宜,因陋就简,与群众“零距离”交谈,用群众视角看问题,将理论政策转化为“大白话”,有效拉近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关系,极大提升了宣讲的针对性,让_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更加鲜活。同时,xx县作为“客家大县”,根据方言特色组织懂客家话的干部成立“客话特别小组”开展宣讲,深入浅出地向群众讲好政策理论,讲清项目落户带来的机遇与红利,算好强村富民经济账,让大政方针如涓涓细流浸润群众心田。xx县通过“板凳会”有效地促进成立乡村振兴乡贤理事会,完善村规民约,组织动员乡贤和群众参与到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中,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仅2022年就发动社会各界捐钱捐物折合x亿元推进乡村振兴。
二是发力于“民”,凝心聚力办实事。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板凳会”坚持以群众为中心,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宣讲前有针对性地对群众需求进行调查研究,找到落脚点和抓手,从群众最关切、感受最深刻的问题现象出发,把宏观的政策转变为有用的指导,引导群众从浅显层面的认知向理论深度的认识递进。宣讲时设置群众关切的议程和交流问答环节,增强群众的话语权,用小故事讲大道理,变“以我为主导”为“以群众为主导”,变灌输式为互动式,让被动“听课”的群众转化为主动“点课”的参与者,将点单式宣讲和针对性宣讲有效结合,让理论知识、法律法规、重大方针入耳入脑入心,让理论宣讲更聚人气。xx县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抽调人员组成“法律4人组”深入基层听民声、察民情、访民意,了解群众所忧、所急、所盼,通过“板凳会”拉近干群距离,现场答疑解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征地拆迁、生态治理等问题。如南湛高速xx段项目通过“板凳会”宣讲,仅用不到1个月时间就完成xxxx亩征地任务,创下了南湛高速征地的“xx速度”。xx县获评2021年全区交通运输工作突出贡献先进集体、2021年广西高速公路项目先进县。白平产业园区10万吨铜箔项目(一期)得益于“板凳会”,仅用不到1年时间就实现成功试产。
仅展示1069字,全文共198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