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央视热播《长安的荔枝》有感
……(开头部分已省略516字)
荔枝为谁运?学李善德“明于道”,在诱惑和压力面前不忘初心。初入岭南,李善德一心“寻经问道”,偏执地以运荔枝为唯一目标,不计后果、不计牺牲;二入岭南,借着杨国忠银牌开道,各部以及岭南使鼎力支持,手中的“权力”已异化为脱离群众的“快马”。但当他看到驿站马毙人卒、侗人果园被毁的民生惨剧,突然痛彻醒悟:“冰鉴保的是贵妃的体面,寒的是驿卒的骨头”;当他得知荔枝转运的费用既没有由太府寺的国用里出,也没有从圣人的大盈库里拿,而是取自民脂民膏,心生厌恶进而幡然顿悟“真正的盛世不在贵妃舌尖,而在百姓掌心微甜。”在荔枝运到后,李善德痛斥杨国忠:“朝廷之法,偏为贵人而设!”最终拂袖而去、隐居岭南,避开了安史之乱,他坚守了初心,初心同样守护了他。在工作中,我们同样会面对类似的压力与困境。唯有时刻自省,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的政绩”,始终坚守初心,聚焦民生资金、关注民生工程,查出侵害群众利益、侵占群众财产、损害群众权利的各类问题,确保财政资金不被浪费在“荔枝鲜”上,而用于刀刃、惠及于民,才能使审计工作与群众关切同频共振。
荔枝怎运到?学李善德“成于务”,无惧困难久久为功终成功。杜甫问他,没胜算的事,为何要干?他回答:“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有多远的地方。”李善德面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没有直接放弃,而是拼尽全力,在绝境之中逢生机,日复一日地求法、研究、演算、试验,在屡试屡败中摸清极限、积累经验。衣服上的补丁越来越多,心里却越来越踏实。“最甜的荔枝总是悬在最高的枝头,最近的生路总在最近的死局旁。”他脚踏实地、敢于斗争,完成“荔枝鲜”任务的同时,也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工作中,应发扬“钉钉子精神”,对看准了的事情、承诺好的工作要锲而不舍、紧盯不放,立足支点建设、节点建设、主城崛起,结合审计工作自身,对干部素质提升、科学规范提升、审计作为提升“三大行动”真真切切地抓落实。经济监督不是一时的监督,咨政辅政也不是一时兴起,审计的“经济体检”是常态化的,应有恒心、有魄力、有毅力,以“绣花功夫”坚持不懈、日积月累,积小胜为大胜,才能真正达到“治已病、防未病”的目的。
仅展示921字,全文共195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