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现金贷主题党课:如何防范网络借贷平台陷阱
……(开头部分已省略511字)
(一)超前消费导致债台高筑,被迫走上网贷之路
从前期发布的《2020年春节分期旅行消费报告》数据显示,与70后和80后不一样,90后群体更爱选择“分期”,喜欢灵活运用各类支付手段来“分期”旅行。这种看似洒脱的人生观,需要在背后付出的代价,或许只有这些年轻人知道。近年来,公务员工资待遇逐年提升,但是到了每月下旬,一些同志却“哭穷”了,这开支、那消费,一双无形的大手,掏空了他们的钱包;你购物、他也要,攀比心理在作祟,面子比啥都重要。那么,工资都去哪了呢?来来,咱们一起找一找。有的同志用着50元的牙膏、抹着120元的润肤露、敷着30元一张的男士面膜;有的热衷于智能设备,每当华为、小米等品牌发布新产品,跟风抢购尝鲜成为了一些同志的爱好,一股“享乐气”在悄无声息间蔓延,很多同志工资紧张不够花时便想到了网上借贷,现在网络借贷平台很多,签订放款、签订借款合同很快捷,通常会以手续费等说辞签订一个包含了高利息的借款合同。如果借款人一次还清了欠款,那么便结束了这次交易;如果借款人无法偿还,将会产生高额的逾期费用,一般来说是一天100元,在催款的过程中,催款员会让借款人找身边的人脉筹钱先把本金还掉,当借款人终于还掉了本金,那么利息和逾期费用已经累积了不少了,可谓是“花钱一时爽,还债泪两行”。 每个月的工资发下来,先还上个月的账,随后继续借,经济上陷入“恶性循环”,难以自拔。
(二)偏听轻信导致误入“圈套”,无意之间被拉下水
当前,网络斗争日益复杂尖锐,少数同志违规网贷,在网上暴露身份,给敌特分子留下了窃取我秘密的可乘之机。一些境外敌特分子紧盯涉赌涉贷人员,抛出金钱诱惑,在网上精心设置骗局,实施勾联策反,极易被拉下水,引发极大政治风险。据了解,一些网贷平台虽然无抵押、无担保,但是会要求登记身边其他人的联系方式,作为以后催账的依据。由于公务员通讯录涉及大量单位及同事信息,一旦被侵犯,极易泄露大量具体信息,给他人或单位带来经济损失和精神压力,甚至造成失泄密案件发生。境外间谍机关紧盯网贷用户拉拢策反内部人员,已成为隐蔽敌情一个新的动向。这几年,因网贷而被“拉下水”的案件也非常多,有的勾联未遂被开除公职了;有的出卖文件,下半辈子铁窗望月了,教训十分深刻。
仅展示938字,全文共438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