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课:点燃“白求恩精神”的时代光芒
……(开头部分已省略320字)
白求恩精神在追求理想中扎根萌芽。白求恩自幼多才多艺,具有音乐和美术的才能,对解剖和骨骼结构颇有兴趣,在8岁时便宣布放弃原本的复名“亨利·诺尔曼”,而选择和祖父一样的“诺尔曼”,并将祖父的医生铭牌挂在自己卧室门口,表示继承祖父衣钵的决心。初中毕业后,他报考了当时并不出名的安大略欧文桑德专上学院学医。之后,他当过伐木工、小学代课老师、轮船锅炉工、消防员、餐厅侍应生和报社记者。最终,白求恩报考了多伦多大学胸外科专业,这正是老诺尔曼参与创建的学府。1935年8月,白求恩应邀赴前苏联出席世界生理学大会,第一次读到《_宣言》,他看到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被“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者联合起来”思想所深深震撼。共产主义理想拔开了白求恩的精神迷雾,促使他毅然加入了加拿大_。从此,白求恩全身心投入到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往无前、至死不渝。白求恩精神正是在白求恩青年时期的经历,在对医学的热爱、对平等的追求和对病人的热诚中逐步孕育。
白求恩精神在革命斗争中开花结果。日本全面侵华后,白求恩愤慨地说:“法西斯在威胁世界和平,我们必须击败他们。”他作为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员,为了共产主义的信仰,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奔赴抗日最前线。白求恩总是把手术台设在离火线尽可能近的地方。他视患者如亲人,对同志、对伤员、对群众极端热忱,曾用嘴吸出战士伤口中的脓液,把自己的血液输给重症患者,将真挚的情和爱奉献给人民。1939年10月下旬,日军对中国抗日根据地展开冬季“大扫荡”。白求恩率领医疗队赶赴涞源孙家庄,在戏台上搭建起手术台,就近救治伤员。在附近发现日军后,白求恩一面继续着手里的工作一面问:“外面还有多少没有动手术的伤员?”等他了解到还有10名伤员时,立刻命令就地加两张手术台,同时给3名伤员进行手术。直到白求恩把全部手术做完,才跟在担架后面撤离。白求恩精神正是白求恩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对伤员、对同志、对人民最本真淳朴的情感,不断丰富和演绎出白求恩精神的深刻内涵。
仅展示840字,全文共881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