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市公文写作培训班开班式讲话
……(开头部分已省略296字)
一、提高思想认识,把握公文写作的核心要义
(一)认清公文的政治属性,把准“方向盘”。公文是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决策部署的重要载体,字字句句都蕴含着政治立场和政策导向。每一份公文的起草,都要以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确保内容与党_精神、上级政策要求同频共振。无论是制定政策文件,还是汇报工作进展,都必须站稳政治立场,准确传达_路线方针政策。比如,在起草乡村振兴相关文件时,就要紧扣_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部署要求,避免出现方向性偏差。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保持政治敏锐性,善于从政治高度思考问题、组织文字,让公文成为传递_声音、落实政策部署的有力工具。
(二)明确公文的服务职能,找准“落脚点”。公文的本质是服务于政务工作,无论是指导基层实践,还是向上反映情况,都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份优秀的公文,必须紧扣工作需求,提出具体可行的举措。例如,在撰写调研报告时,不能只罗列现象、堆砌数据,而要深入分析问题根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在制定实施方案时,要细化任务分工,明确时间节点,确保可操作、能落地。只有将公文写作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才能让文字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效能,真正发挥公文“以文辅政”的作用。
(三)理解公文的规范要求,筑牢“基准线”。公文不同于文学创作,最大特点在于规范性。从文种选择、格式排版,到语言表述、行文规则,都有严格标准。例如,请示与报告的用途差异、通知与通报的适用范围,稍有混淆就可能造成工作误解;公文格式中的页码位置、字体字号等细节,看似琐碎,却体现着政府机关的严谨形象。这些规范不是束缚创新的“枷锁”,而是保障公文权威性、严肃性和可操作性的“标尺”。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等规定,把规范意识贯穿公文写作全过程,确保每一份公文都经得起推敲、经得起检验。
仅展示759字,全文共375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