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派驻纪检组党课:借鉴巡视巡察经验提升派驻监督质效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开头部分已省略182字)
派驻监督的本质是政治监督,核心是强化_领导。然而,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巡视巡察利剑高悬、雷霆万钧的强大震慑相比,我们的派驻监督在发现问题的深度、广度和力度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巡视巡察总能发现很多深层次问题,而我们身处一线,反而有时会“灯下黑”。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每一位派驻干部深刻反思。今天,我们就以巡视巡察为镜鉴,深入剖析当前派驻监督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共同探索借鉴巡视巡察的成功经验,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推动我县派驻监督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正视差距、刀刃向内:深刻剖析派驻监督的现实困境
派驻监督最大的优势在于“近距离、全天候、常态化”,我们对被监督单位的机构设置、人员情况、业务流程、风险点位理应了如指掌,能够第一时间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但实践证明,优势要转化为效能,并非易事。当前,部分派驻纪检组的工作仍然存在“怕、粗、散、浅、软”五种不良倾向,严重制约了监督效能的发挥。
第一是“怕”,不敢监督。这种“怕”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方面是主观上的“人情关”。我们地处xx地区,熟人社会特征明显,派驻干部与被监督单位的干部职工低头不见抬头见,长期共事容易产生情谊,监督时总有“抹不开面子”的顾虑,担心得罪人、伤和气,导致在监督执纪中失之于宽、失之于软,该提醒的没有提醒,该批评的没有批评,养成了不想斗争、不愿斗争的“老好人”思想。另一方面是客观上的“能力慌”。部分同志对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政策法规、制度规定学得不深、悟得不透,面对复杂的业务工作和隐形的廉政风险,感到无从下手、无力破解,缺乏从业务看政治的眼光和能力,心中无数,自然底气不足,最终演变为“不会监督”的惰性思维。
仅展示717字,全文共447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