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镇街党工委书记工作交流会发言汇编(5篇)
……(开头部分已省略150字)
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第一抓手”,牢固树立“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理念,以“三强化”把脱贫攻坚和基层党建紧密结合起来。一是强化党建阵地建设。投入资金625万元推进党建阵地标准化建设,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3个、改扩建4个,优化设置基层党委1个、党总支7个,把战斗堡垒筑牢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二是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头雁”工程,打造“狮子型”干部队伍,优化调整“两委”干部27名,储备村级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41人,选派贫困村党建指导员、第一书记和新录用公务员下沉基层,扎实推进“六个一”工作〔一村(社区)一研判、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一村(社区)一大学生、一周一学习、一月一培训、一季一小结〕,把干事激情投在脱贫攻坚最前沿。三是强化制度落实。严格落实镇、村书记遍访贫困对象机制,建立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制度,将脱贫攻坚作为重要考评指标,把实干实绩考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二、产业带动谋发展,让资源使用更优、群众获利更多
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第一引擎”,用足用活扶贫政策,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以“三转变”为农民增收和巩固脱贫成果提供有力保障。一是提高帮扶资金效益,推动单方受益向多方共赢转变。借助深圳市光明区5个街道帮扶的人才、技术、资金、理念等优势资源,投入资金4768.07万元,重点打造荷塘酒店、荷花莲藕生态基地、沙坑番薯粉丝签厂、大流·光明商会幼儿园等产业造血项目,让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得租金、入股合作得红利、就业务工得工资等方式每年预计增加收益约314.2万元,为2252名贫困户每年每人带来1395.2元收入。二是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优质产业转变。以“帮扶单位出资﹢贫困户出地﹢电商销售”的模式建立农业合作社,推动军船头村沙葛、大流村桑椹、沙坑村番薯粉丝、埔尾村花生、东坑村海盐、沙角尾村和石头村海产品等特色产品变商品。目前沙葛、桑椹、番薯粉丝和光伏等项目已实现收益,为5个贫困村每年增收27.23万元,给贫困户每年每人带来342元的收益。全镇脱贫产业后劲明显增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日益明晰,贫困户增收渠道逐渐稳定。三是依托新兴业态,推动传统经销向现代经销转变。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利用电商平台,借力深圳帮扶,5个省定贫困村和其他“一村一品”产业实现了线上网络销售、线下签订“扶贫特色农产品购销合同”的方式,建立了产销关系,打开了产品销路,实现了可持续效益,目前已实现收益15多万元。同时,携手汕尾市农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连续两年在城区特色产品推介会上展销扶贫产品,销售额达36万元。
仅展示1070字,全文共896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