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著作选读》心得体会(11篇)
……(开头部分已省略500字)
政治性是人民法院的第一属性,任何时候都要始终保持与党同心同德。在审判执行过程中,既要增强战略思维,跳出案件看审判,跳出法院看法院,妥善解决个案与整体、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在把握全局中推进司法审判工作;又要具备解剖麻雀的精微水准,在处理疑难复杂案件时,善于透过表象把握本质,抓住关键,找准重点,做到趋利避害,牢牢掌控司法工作主动权。在具体的司法裁判过程中,要坚决杜绝就案办案、孤立办案的“法条主义”倾向,坚持用人民群众的满意与否释读法理,要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总结法律风险,加强预警研判,发送司法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参考,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紧紧依靠党委领导、积极寻求人大支持,在执法办案中实现_领导、依法治国与人民至上有机统一。
二要正确处理好“案结”“事了”与“人和”的关系。
“案结”是基础,“事了”是结果,“人和”是目的。实现“案结”是司法工作的法定职责,追求“事了”“人和”则是让当事双方心服口服,真正看见、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义。“案结事了人和”要求法院干警要不断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善于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能理解的思维、易接受的方式来解释法律、化解纠纷。在立案、审判、执行等各个环节,都要绷紧“案结事了人和”这根弦,不能“我判我的,你执行你的”,要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本环节、本程序,防止将矛盾上交下移,比如制判时,要把双方的权利义务表述准确、清晰,提高生效裁判的可执行性。因法律知识的专业化、诉讼程序的复杂化,案件承办法官还应着力抓好“判前答疑”和“判后说理”工作,坚持以群众“听得懂、接受得了”的方式辨法析理、解疑释惑,在判决结果出来后,要向当事人尤其是败诉方当事人阐明判决理由,让当事人赢得清清楚楚,输得明明白白,通过“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公平正义,真正提升司法公信力。
仅展示792字,全文共1678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