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典型材料
……(开头部分已省略668字)
二、多元共治打造全周期解纷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预防+调解+服务”全链条治理体系。组建由专职调解员、兼职网格员和”五老人员”构成的调解网络,在全县xx个行政村设立议事厅,极大调动了民间调解力量。创新”三调联动”机制,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无缝衔接,建立”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绿色通道,实现多数民事纠纷在诉前化解。x县依托古城文化底蕴,打造”古城调解文化驿站”,将传统民俗文化融入现代调解实践。组建由非遗传承人、法律专家、乡贤代表组成的调解专家库,运用民间说理喻法等特色方法,成功化解涉文旅纠纷,相关经验被省市媒体专题报道。
三、数字赋能开启智慧治理新篇。投资xx万元建设”智慧综治”平台,构建”1+3+N”数字化体系(1个县级指挥中心、3级管理平台、N个应用场景)。在全县重点区域部署智能监控设备,运用大数据分析研判矛盾纠纷高发领域,开展”靶向治理”。建立”网格通”管理系统,专兼职网格员通过移动终端实时采集信息,日均处理事件xx件,处置效率得到很大提升。2024年1月,xx镇网格员通过移动终端上报某工地欠薪线索。县综治中心立即启动”智慧督办”程序,劳动监察大队、住建部门同步介入,通过工资专用账户监管系统锁定资金流向,很短时间内促成xx名农民工全额领薪,避免群体性事件发生。
四、长效常治夯实基层善治根基。建立”周调度、月研判、季考评”工作机制,将综治中心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压实属地管理责任。推行”一案一评”制度,通过服务对象扫码评价等方式,动态监测服务质量。今年以来,群众对综治中心服务满意度达xx%。加强综治队伍专业化建设,不定时举办专题培训,培育法律明白人,实现每村至少配备1名持证调解员。在古城沿线乡镇推行古城联防机制,组织护边员、治安户长成立义务巡逻队,建立信息传递站,形成”村村联防、户户联保”的群防群治网络。该机制运行以来,乡村地区矛盾纠纷同比下降xx。
仅展示833字,全文共150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