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党课讲稿: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开头部分已省略423字)
(一)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是确保国内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成就显著,粮食产量实现跨越式增长。2010年、2012年、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先后突破1.1万亿斤、1.2万亿斤、1.3万亿斤关口;2024年首次突破1.4万亿斤,达到历史性新高。
总的来看,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人均粮食占有量远高于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但是,我国粮食总体上仍处于供求紧平衡状态,耕地资源紧张、水资源短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仍然艰巨;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种业领域核心技术存在短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小农户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粮食生产成本持续上升,种粮比较效益偏低;等等。同时,随着消费升级,人民群众对膳食结构和食物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饲料粮和工业用粮需求持续增长,粮食需求仍呈现刚性增长态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带来的耕地减少和要素分流,使得保障粮食安全面临的压力持续增加。因此,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二)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是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战略需要
从国际视角来看,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和复杂。地缘政治冲突、气候变化、贸易保护主义等多重因素交织叠加,导致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加剧。虽然全球粮价自2022年达到顶峰后开始下行,但目前依然维持高位运行。一些国家通过贸易、金融、能源等手段不断加大对粮食资源的控制,使粮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地缘政治工具。《2024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的数据进一步印证了这一严峻形势。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有7.13亿至7.57亿人食物不足,较2019年新增约1.52亿人;2023年全球约有23.3亿人处于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即无法定期获取充足的食物。从城乡粮食安全差异来看,在全球范围内,城市化程度与粮食不安全程度成反比,农村地区的粮食不安全发生率始终高于城市地区。2023年农村地区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的发生率为31.9%,而城市周边地区为29.9%,城市地区为25.5%,城乡差距显著。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频发,也对全球粮食生产体系造成显著影响,加剧了粮食供给的不确定性。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粮食短缺和营养不良问题,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亟须改革。在此背景下,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既是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战略需要,也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维护国家粮食主权和应对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仅展示1119字,全文共590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