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课讲稿:做到“四个必须” 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开头部分已省略701字)
(二)伟大抗战精神蕴含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民族气节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淬炼出的精神脊梁,凝聚着民族的尊严、信念与力量。中华民族的骨子里历来就激荡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雄健气魄,始终“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惨无人道的行径、令人发指的暴虐,无数中华儿女直面生死考验,一线浴血拼杀,哪怕献出宝贵的生命也要坚决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血肉之躯、决绝之志筑起抵御外敌的钢铁长城,以大义凛然、以身殉国的英雄壮举彰显悲壮豪迈,以“疾风劲草”“烈火真金”的光辉形象把中华民族的气节升华到新的境界。
(三)伟大抗战精神蕴含着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英雄气概是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气为兵神,勇为兵本。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对_绝对忠诚、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中国_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华南抗日游击队等抗日武装,不畏强敌,敢于牺牲,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等英雄群体,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等抗日将领,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作家魏巍曾写道:“在战场上看得很清楚,这是两种精神在较量:一种是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一种是老红军的革命意志,看看究竟谁更顽强,谁压倒谁。”
仅展示659字,全文共398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