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贯彻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精神工作总结
……(开头部分已省略301字)
(一)坚持精文简会,破除“文山会海”顽疾。严格落实文件、会议的前置审核和计划报备制度,从源头上拧紧“水龙头”。一是严控发文数量和篇幅。对标_和xx省委要求,明确市、县两级年度发文数量和篇幅的“双控”指标。截至2025年7月底,市级层面制发的文件总数较2024年同期下降41.3%,其中政策性文件篇幅平均压缩30%以上。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同步发力,县级发文总量同比下降38.6%,部门发文下降45.2%,切实做到“非必要不发文,可合并就合并”。二是严控会议规模和频次。大力倡导“无会周”“无会日”制度,全面推行视频会议,能通过视频方式解决的,一律不开现场会.2024年全年,全市性会议数量同比减少39.5%。进入2025年,会议精简力度不减,上半年全市性会议同比再减少18.7%,参会范围和会议时长得到有效控制,基层干部“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的状况得到根本性扭转。
(二)坚持统筹规范,根治督查考核泛滥。针对过去督查检查考核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等问题,建立健全市级层面的统筹协调机制,实行“目录管理、计划准入、总量控制”.2025年,全市年度督查检查考核计划共整合归并为45项,相较于改革前压减了78%。对计划外事项,原则上一律不予批准,确需开展的,严格履行“一事一报”审批程序。在方式方法上,大力推行“四不两直”工作法,提倡“体验式”调研和“蹲点式”督查,坚决杜绝“走秀式”调研和“盆景式”典型。通过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将减负工作成效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指挥棒”作用得到正确发挥,让基层干部从疲于迎检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谋发展。
仅展示693字,全文共309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