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生院乡村两级及国培项目人员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会议讲话
……(开头部分已省略232字)
一、认清严峻形势,切实增强做好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的责任感与紧迫感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深刻认识到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和紧迫性,才能在行动上做到闻令而动、精准施策。
首先,从全球和全国范围看,疫情输入风险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逼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数据,2025年1月至6月,全球累计报告的基孔肯雅热病例已超过22万例,疫情在东南亚、南美洲等传统疫区持续活跃,并呈现向非传统流行区扩散的趋势。这表明,病毒的传播力和适应性正在增强。将目光转回国内,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我国面临的境外输入压力持续增大。特别是进入夏季以来,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xx省等南部地区相继报告了多起输入性及本土关联的基孔肯雅热疫情。截至8月初,全国已有7个省份报告输入性或本土病例,累计超过3000例,其中xx省的疫情尤为严重,已出现局部聚集性暴发。这些数字清晰地警示我们,基孔肯雅热已不再是遥远的“域外”疾病,而是实实在在、近在眼前的现实威胁。我县作为内陆地区,虽然目前尚未报告确诊病例,但绝不能因此产生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暑期是旅游、探亲、商务往来的高峰期,人员流动性大、范围广、频率高,疫情输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显著增加。
其次,从我县自身条件看,存在疫情发生和传播的潜在环境基础。基孔肯雅热的主要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这种蚊虫在我县分布广泛,尤其是在城乡结合部、老旧小区、公园绿地、废品收购站等区域。近期我县疾控部门的蚊媒密度监测结果显示,部分重点区域的布雷图指数已接近甚至超过了20的预警线,这表明蚊媒的密度已经达到了可能引发传播的临界水平。一旦有传染源输入,极易在短时间内通过蚊媒叮咬形成本土传播,造成疫情的快速扩散。同时,我县部分群众对于基孔肯雅热这类“新发”传染病的认知还存在不足,“翻盆倒罐、清除积水”的防蚊意识尚未完全深入人心,一些卫生死角和积水容器成为了蚊虫孳生的“温床”,为疫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仅展示811字,全文共466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