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县优秀年轻干部先进事迹材料
……(开头部分已省略676字)
最终形成的实施方案中,他创新提出“三个转变”要求:文件起草从“政策解读型”向“操作指导型”转变,配套制定《县委文件“口语化”表述指引》;调研方式从“会议室座谈”向“田间地头问计”转变,明确“每个调研组至少走访10户普通群众”;督查考核从“留痕管理”向“实效评估”转变,推行“群众满意度”一票否决制。方案印发后,基层干部普遍反映“文件薄了、会议短了、干工作的时间多了”。2024年,他参与起草的《县关于推动移风易俗的实施方案》中,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高价彩礼”“厚葬薄养”问题,没有简单照搬上级文件,而是结合本地传统习俗,提出“红白理事会’三限’标准”(限人数、限标准、限天数),用“村规民约”替代“行政命令”,相关做法被《日报》专题报道。
在文字关前,他始终坚持“三核对”工作法:政策依据核对_和省市最新文件,数据案例核对统计部门和基层实报,表述规范核对《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2024年县委全会报告起草期间,为核实“全县森林覆盖率”数据,他翻遍近10年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现不同年份因统计口径调整存在0.3%的差异,专门到县林业局核实原始台账,最终采用最新卫星遥感监测数据。“小改稿子就像绣花,连一个标点符号都要反复推敲。”县委办分管文字工作的副主任感慨道,“但他改的不是’字’,是把县委的决策部署与群众的所思所盼’缝’在一起。”
二、以智为翼强统筹,在千头万绪中锤炼过硬本领
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白加黑”“五加二”是常态,但总能把“乱麻”理成“线团”。他牵头建立“三张清单”工作法:每日梳理“任务清单”,按“紧急程度+重要程度”标注ABCD四类事项;每周汇总“进度清单”,对滞后事项及时预警提醒;每月复盘“成效清单”,分析问题短板、优化工作流程。2024年防汛抗旱关键期,他同时承担着信息报送、会议协调、应急值守等5项重点任务,手机24小时保持畅通,办公桌上摆着3个充电宝。7月22日凌晨3点,接到县气象局“强降雨橙色预警”后,他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一方面,协调水利、应急、交通等部门召开视频调度会,通过“智慧应急”平台实时监控12个地质灾害点;另一方面,连夜起草《关于做好强降雨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将预警信息精准推送至217个村(社区)网格群。从凌晨3点到上午10点,他只休息了20分钟,却确保了全县10小时内转移群众3200余人,实现“零伤亡”目标。事后,一位老领导拍着他的肩膀说:“小这’统筹经’念得好,把’紧急事’办成了’安心事’。”
仅展示1052字,全文共345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