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展“党员进社区报到助力基层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开头部分已省略203字)
党员干部(退休党员干部视身体状况,采取自愿原则,以下简称“报到党员”)。
二、报到社区
网格单位党组织到网格社区报到;
报到党员干部到网格社区党组织和现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有2个及以上居住地的,在常住地所在社区报到;常住地在xx县城市社区以外的,仅到网格社区报到;报到党员因工作、居住地发生变化离开社区党组织的,应及时向社区党组织报告。
对报到的党员干部,社区党组织要做好登记备案,同步建立辖区内党员干部台账,进行信息化管理。
三、报到方式和程序
报到采取线上、线下两种方式进行,主要有以下三个程序:
1.注册登记。报到党组织指派专人登录线上小程序党组织报到页面,创建单位联络员,填写完成相关信息,等待社区党组织审核通过。报到党员进入“双报到双报告”线上小程序填写相关信息,完成注册登记,等待社区党组织审核通过。
2.实地报到。报到党组织到网格社区线下报到,主动认领社区需求,开展结对共建、服务群众等活动。报到党员到社区线下报到,主动下沉小区(网格)、楼栋,开展为民服务行动。每年3月左右报到时向社区出具《党员干部社区报到登记卡》,并将社区报到回执单交回单位存档。报到党员每月需到社区报到,至少参加1次社区活动或志愿者服务,其中每年到居住地社区报到次数不得少于6次,全年到居住地和网格社区报到总次数不得少于12次。
3.分配对接。报到党组织负责人主动与社区党组织书记联系对接,协商服务事项,了解需求信息,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社区党组织及时接收报到党员,根据党员干部居住情况和网格划分情况,合理确定党员干部报到网格,及时填写《党员干部社区报到回执单》,确保党员干部下沉网格,高效开展工作。对党员干部报到集中、人数较多的社区和网格,社区党组织可统筹协调,征求党员干部意愿,进行合理调配,必要时由xx街道党工委就近充实到力量薄弱的社区和网格,最大限度发挥作用,防止资源浪费和窝工等现象发生,确保服务力量全覆盖、无遗漏。
仅展示824字,全文共446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