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推进滞后问题接受诫勉谈话时检讨及整改情况报告
……(开头部分已省略453字)
(一)理论学习“热在表面”,政治判断力出现偏差。年初以来,我虽按时参加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也组织分管部门开展了“项目建设年”专题研讨,但对__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缺乏系统性。特别是对“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的政治内涵理解不深,片面认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常规工作”,未从“端稳中国饭碗”的战略高度把握其紧迫性。3月项目启动会上,我谨照本宣科传达了上级文件,未结合我县“山地多、地块散”的实际研究具体推进措施;6月县委常委会听取项目进展时,我仍以“天气多雨影响工期”“施工队人员不足”等客观理由汇报,对自身统筹不力的问题避重就轻。这种“重业务轻政治”的倾向,本质上是党性修养弱化的表现,把“国之大者”当成了“墙上标语”。
(二)责任落实“浮在面上”,担当作为力严重缺失。作为分管副县长,我本应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季考评”的闭环机制,但实际工作中存在“挂名调度、遥控指挥”现象。4月项目进入施工黄金期,我因忙于筹备全县经济工作会议,连续两周未按计划到项目现场督导,仅通过微信群“遥控”农业农村局负责人;5月县纪委监委发出《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监督的提醒函》后,我虽签批“请农业农村局抓紧落实”,但未亲自约谈施工方、监理方主要负责人,也未协调自然资源、交通等部门解决施工中的用地纠纷、道路运输等问题。6月20日,我在项目现场调研时,看到施工队只在田埂边“做样子”,却未当场严肃问责,反而安慰乡镇干部“慢慢来,质量比进度重要”--这种“老好人”思想,实则是对工作不负责任、对群众利益漠视的表现。正如县委书记在诫勉谈话中指出的:“文秘出身的干部,最容易犯’重文字轻落实’的毛病,你把材料写得再漂亮,项目落不了地,群众得不到实惠,就是最大的失职!”
仅展示750字,全文共351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