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绘工作者学习__重要回信精神十周年研讨发言
……(开头部分已省略226字)
一、初心与回响:在时代坐标中重温嘱托的厚度与温度
十年前的那个七月,_的回信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也深深地镌刻在了我们每一位测绘人的心中。十年后的今天,当我再次捧读这封不足四百字的信件,字里行间那种对老一辈测绘工作者“心系党、心系国家”的深情肯定,对我们新一代测绘人“继续发扬优良传统”的殷切嘱托,依然能够穿越时空,带来强烈的思想冲击和情感共鸣。
如果说十年前初读回信,更多的是一种激动与自豪,是对“爱祖国、爱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测绘精神的崇高仰望;那么经过这十年的工作实践与人生历练,再来品味,我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邃哲理和实践伟力。这份嘱托,不再仅仅是墙上的标语或文件里的标题,它已经化作我们日常工作中一个个具体的行动、一次次艰难的攻关和一串串精准的数据。
我时常会想起2020年那次举世瞩目的世界最高峰高程测量。作为我们自然资源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的一员,我有幸参与了这次测量的数据处理工作。那段时间,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我们面对的是海量、复杂的一、二、三等水准网和测距高程导线数据。每一个小数点、每一次迭代计算,都直接关系到最终成果的精度,关系到国家主权的尊严和科技实力的体现。我们深知,这不仅仅是一项技术任务,更是一项沉甸甸的政治任务。
当最终8848.86米这个数字向全世界公布时,当五星红旗再次在世界之巅迎风招展时,那种从心底涌出的自豪感,是任何语言都难以形容的。那一刻,我深刻地理解了_信中提到的“功勋”二字的分量。它不是凭空而来的荣誉,而是像前辈们一样,用双脚丈量、用汗水浸润、用智慧凝聚而成的。从1975年的8848.13米,到2005年的8844.43米,再到2020年的8848.86米,这三次历史性的测量,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化,更是我们国家测绘技术从模拟到数字、从依赖人工到拥抱智能的世纪跃迁。这份回信,就像一座精神的坐标,让我们在仰望星空、探索极致的同时,始终牢记脚下的土地和肩上的责任。
仅展示821字,全文共279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