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县关于村民自治情况调研报告
……(开头部分已省略479字)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基层治理缺乏合力
一是机构设置不完善,目前乡镇(街道、中心)的机构设置中,社会工作相关的职能,尚未构建起一个专门且系统的对口部门,以此来全面负责并统筹协调相关工作,导致工作中出现权责不清的现象;二是基层党委(政府)不重视,部分乡镇(街道、中心)对自治工作不重视,没有将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影响了自治工作的有效开展。三是部门协作不力,各部门政策、资金、项目分散,缺乏统筹协调,导致重复建设或资源浪费。
(二)村民自治制度空转
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进城,村民自治难以为继。一是村民大会召集难、决议难,村“两委”管理能力和动员能力欠缺,会议召开频率较低,民主决策过程缺乏充分的讨论和意见征集,影响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二是村级事务群众参与难,在实际工作中,村务公开的内容深度广度不够,随意性较大,且公开形式单一,导致一些村民对村内重大事务的决策过程、财务收支情况等知之甚少,无法有效地参与到自治活动中来。三是对村“两委”实行监督难。监委会由于缺乏相应的业务指导部门,具体监督内容不明确,导致无法发挥实际监督作用,形同虚设。
(三)村民自治主体弱化
一是村民自治主体缺位。现任网格员以村“两委”干部、小组长为主,人员普遍年龄较大,在进行信息收集等基础性工作时力不从心,处理政策性问题无法给予精准解释。二是自治能力不足。村干部队伍老化、素质和能力不足,同时,农村留守人口以老年人、妇女和儿童为主,他们对村务管理的参与度较低,缺乏民主意识和自治能力,影响了自治的质量和效果。三是村民自治参与弱化、自治观念滞后。当前,村民与村集体之间缺乏共享发展成果的机制,削弱村民共建共治的积极性,部分村民对集体经济缺乏信心,过度依赖政府项目资金,不主动探寻发展经济的方法和途径,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仅展示807字,全文共3050字